Q:< Greetings >的十个主题是你在创作之前就计划好的吗?还是伴随着创作过程产生的呢?
A:一切都是从一个小框架开始的。我试着用做娃娃的边角料做东西,碰巧做了一个小框架,这让我想到如果我把这个小框架挂在家门口旁边的墙角上会是什么样呢?我认为在家门口有一张小画欢迎我回家会很棒,所以这个项目是从画一张“欢迎”小画开始的。
当画一张小图时,很多元素都可能被遗漏。当我们可以绘制的面积很小时,我对表达有一个约束,并且由于这个约束,反而会经历一个简化内容的过程。这些限制似乎引起了我很多的想象。因为我会通过非常细微和简单的线条、颜色来表达我想要传达的东西,所以它会像信息或标志一样呈现出来。我希望这些作品能被视为表达简单信息的一种全新解读方式。
起初,我从一个名为“欢迎”的抽象主题开始进行创作。在处理了几幅画框和图片之后,我展开了堆叠的作品,并将它们绑定成 5-6 个主题。经过进一步的创作过程,5-6个主题扩展为了10-12个主题。最后,在将作品编辑成书的过程中,我将它们分为十个主题,让他们有序排列,并随着叙述的过程而逐步发展。
Q:你为什么要创作这么小的一幅画放在手工缝制的毛毡画框里呢?大家都很好奇这么小的作品你是如何做到的哈哈~
A:由于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绘画和制作图像,因此在某些时候我对正在制作的图像有了新的想法。我对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图像以及我所表达的对象来自哪里都产生了疑问,例如可以工作的物理空间限制(我最近搬家时将一个小房间变成了个人工作室)以及在疫情大环境下应该如何展示我的作品。
我思考后的结果之一是一幅微小的作品。绘画时虽然有了画面尺寸的限制,但我认为这种限制恰巧扩大了我的创作自由,让我可以在我关心的点上更轻松地工作。
有趣的是,如果将这幅迷你的绘画作品放入精心制作的织物框架中,图像的阅读方式会变得大不相同。如果仔细看,你可以看到的是整个画面,但远看,你却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神秘的物体。我想在
Q:你认为这个系列作品中的所有形象都能代表你的生活状态吗?在你的很多作品中,主角的形象看起来都不是很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A:我对矛盾和自相矛盾的状态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一直通过绘画来表达这些状态。我以一种讽刺这种状态的方式积极地通过人物形象的凝视和表情来进行表达。例如,即使在一个大家认为常规的情况下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仅仅靠着泪流满面的表情就可以创造一个故事。我对容易被忽视或大家熟悉的事物采取了略微扭曲的想法,即便我们熟悉的东西也会有它的复杂性且有很多层面的意义,正因为我们对它的了解而逐渐产生了麻木感,我努力通过把原本我们熟悉或平凡的状态而归于平凡,这样一来,我用喜剧元素、悲伤的脸,或者相反,非常兴奋的脸来表达这些,让我们把情绪都暗藏在表面的平静里。
Q:你的展览即将在上海开展,你希望大家在本次展览中关注到哪些细节?或者你想得到怎样的反馈?
A:进入展厅,大家可以环顾四周,仿佛进入了微观世界。我希望来看展的朋友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幅非常小的画来感受与作品的亲近感。此外,享受展览的有趣方式之一是按顺序观看十个主题并将它们的故事编织在一起。看着玩偶立体模型就像从鸟的眼睛俯瞰,这样会很有趣。最后,我推荐大家看看
万花筒书店创立于沈阳,主营艺术、设计类书籍。团队致力于艺术出版的创作,与此同时为设计师、插画师的原创作品提供分享平台。